前言
Hi 大家好,歡迎來到我的電子報,希望大家不要被這週五的大跌給影響到,而是有機會能撿到便宜的資產,這週我們主要介紹常見的投資資產
在開始投資以前,最重要的一件事,是確保自己扣掉所有生活開銷後,有足夠且穩定的錢可以投入。若是薪水太低,那無論投資策略再好,都很難達到財富自由。這個時候,最好的方法就是將金錢投資在自己的知識跟技能上。想辦法讓收入增加有不同方法,我在後續的開源篇會再詳細介紹一些能增加薪水的方式。假使你已經有了穩定的收入,每個月能有足夠金額固定投資,那就讓我們開始吧。
建立你的緊急預備金
在把任何一塊錢投入市場前,請先建立你的緊急預備金。這筆錢是你財務規劃中最重要的一道防線,通常建議是 3個月的生活總開銷。這筆錢必須放在絕對安全且能隨時取用的地方,例如高利率儲蓄帳戶,目的是為了應對突發狀況(例如:失業、生病、家庭意外)。
如果沒有這道防線,當你急需用錢時,市場又剛好在低谷,你就可能被迫賣掉正在虧損的資產,嚴重打亂你的長期計畫。確保你的護城河穩固後,我們再來談如何進攻。下面會介紹,如何通過投資美國股市+比特幣迅速積累財富,以及資產分配的選擇與分析。
投資前一定要認識的好朋友:時間與複利
假如你今天打算花100元投資,而不是買一杯飲料,那這100元你投資到美股的VOO(標普500指數ETF),40年以後可能會變為4500元。如果你投資在一輛車上花費了70萬元,這筆錢的機會成本,在40年後可能高達3150萬元。
這些日常的開銷,和你付出的機會成本,遠比想像中驚人。所以當你開始花費時,可以多想一下:你真的願意付出這些未來的可能性嗎?
四大 FIRE 數學法則
72法則
這是一個估算資產翻倍時間的簡單公式。假如你的投資收益率每年為10%,你的100萬元資產要翻倍需要多久?答案是
72 / 10 = 7.2
年。 用這個法則可以快速估算:假設你預計14年後退休,有將近2個7.2年,你的股票帳戶在不持續投入的情況下,也會從100萬變成接近400萬元(100萬 * 2 * 2)。80/20法則
80% 的市場增長往往源於 20% 的頂尖公司。在AI時代,頭部效應更為明顯,過去幾年,Magnificent 7 (七巨頭)就拉動了整個美國經濟。所以,當你買入的多數股票表現平平,甚至下跌時,這都是正常的,因為市場真正的驅動力,往往掌握在少數贏家手中。這也是為什麼追蹤整體市場的指數型ETF是個好選擇。
4%法則
這是退休規劃的核心概念:假設你每年從總資產中提取 4% 來支出,那麼你的退休金有很高的機率可以支撐 30 年以上。 舉例:如果你一年花費是 4 萬美元,那麼你需要的退休資產就是:
4萬 ÷ 0.04 = 100萬美元
。換句話說,只要準備好 25 倍 的年度開銷,你就達到了財務自由的一個里程碑。3%通膨法則
別忘了,錢的價值會隨著時間縮水。假設平均每年通膨率為 3%,那麼:
10 年後,現在的 100 萬價值只剩約 74 萬的購買力。
20 年後,只剩約 55 萬。 這也是為什麼單純把錢存在銀行是不夠的。
另外要注意各國通膨率不一樣,美國在過去五年的通膨率遠高於台灣,而台灣的通膨率相對溫和,例如在2020年CPI甚至出現微幅負成長,物價比起美國也更為平穩。計算時這些都應該考量進去
投資的選擇:股票、房地產和比特幣
1. 股票
在過去的30年,美國股市(S&P 500)平均的年化收益率約為10%。美股作為全球最成熟的市場,提供了手續費極低的ETF (如 VOO, QQQ),且對外國投資人的資本利得(價差)免稅(股利會被預扣30%的稅)。對於想參與全球頂尖企業成長的台灣投資人,美股是絕佳的選擇。
讓我們看看兩個最常見也是最推薦的ETF:
VOO (Vanguard S&P 500 ETF): 追蹤美國市值最大的500家公司,是「美國經濟的縮影」。投資穩健,分散全面,平均年化報酬率約為10%。
QQQ (Invesco NASDAQ 100 ETF): 追蹤那斯達克市場最大的100家非金融公司,以科技股為主,是「科技巨頭的代表」。報酬潛力更高,但波動也更大,平均年化報酬率約為13.8%。
追蹤指數型ETF最大的好處是,它內建汰弱換強的機制,會自動賣出衰退的公司、買入表現更好的公司。對多數人來說,定期定額長期投入,是穿越市場牛熊、提高獲利勝率的最佳策略。
我個人的投資組合(僅供參考)
我的選擇很簡單:QQQ, BTC, TSM, GOOG, NVDA, TSLA。 其中 QQQ 和 BTC 佔了80%。這是一個高度集中的配置,它符合我對未來的判斷與我的風險承受能力,但不建議對風險承受低的用戶直接複製
給新手的建議
如果你是初學者或是穩健的投資人,建議從 VOO開始,建立一個穩固的核心倉位。
當你對市場有了更深的理解後,再依據你的研究,將 QQQ、比特幣或精選個股作為配置,用來追求更高的回報。
集中火力,只購買自己研究透徹的資產,並長期持有,就是通往財務自由最重要的事。
2. 房地產
房地產最大的魅力在於槓桿。付出20%頭期款後,等於開了五倍槓桿。但房地產的維護成本(稅、保險、修繕)與管理心力相當高,流動性也差。
以下是我自住房(約$100萬美金,30年老房)的每月開銷,用來分析作為一項投資的現金流:
房貸: $5050 (已包含property tax)
水費(Water+Sewer): $110
網路費(光纖): $50
瓦斯費(PSE): $100
電費(PUD): $100
回收費用(WM): $70
房屋保險: $100
HOA: $75
日常維護(以抓房屋總值的1%初估): $830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總共金額: $6485
假設未來我付完房貸,立刻把房屋出租出去,一個月大約可以租個$3200
當房貸還清後,情況會截然不同。屆時的開銷只剩下稅、險、維護等費用,比較看看:
房租: $3200
Property tax: -$666
房屋保險: -$100
HOA: -$75
日常維護費用: -$830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總共僅賺$1529
這個計算清楚地顯示,持有房屋的整體利潤跟投資報酬率還是低於股市。雖然華人社會有有土斯有財的觀念,但從純粹的現金流和投資回報率角度看,股市的長期回報通常更高。
我的這一筆房產投資跟大盤比起來明顯更不划算,同時犧牲了當初頭期款(20萬)的複利累積,這是我一次寶貴的學習,也讓我決定未來若回台灣,會以出租代替購買
3. 比特幣
比特幣被譽為「數位黃金」,其特性在於 稀缺性(上限2100萬枚)與去中心化(不受任何政府或央行控制)。
抗通膨: 在法幣不斷貶值的宏觀環境下,比特幣的稀缺性使其成為一種價值儲存的工具。
高成長潛力: 近年來,貝萊德(BlackRock)等金融巨頭發行比特幣現貨ETF,代表它正逐漸被納入主流金融體系。
這是我個人投資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份,礙於篇幅,會在之後電子報在詳細介紹
投資最重要的原則
在財務自由前,只買不賣,定期定額長時間投入,只投資自己理解的資產。
頻繁交易不僅會產生額外的稅務和手續費,更容易讓人追高殺低。越簡單的規則,越容易長時間遵守。
絕命毒師裡面提到的經典台詞,No half measure ,有些事情要嘛不做,要嘛就做到底,像是這週股市大跌,你是否還能堅守紀律,持續買進呢?
免責聲明: 本文內容純屬個人經驗與觀點分享,並非任何形式的財務投資建議。所有投資均有風險,讀者應進行獨立研究,並為自己的投資決策負責。